时尚

多一点“疫苗利他主义”,少一点“疫苗民族主义”

时间:2010-12-5 17:23:32  作者:百科   来源:时尚  查看:  评论:0
内容摘要:作者:陈念根据 Our World in Data 的数据,截止到2月中旬,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国家或地区192个,已推广使用疫苗的国家有86个,其中高收入国家56个,中收入国家30个,低收入国家0个。 深夜地铁站之巧遇男鬼

  中国小康网8月5日讯 记者 周宇 2022年是三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提出20周年,浙江青田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举办地。黄力“这是量向丽水深夜地铁站之巧遇男鬼我们向世界说出丽水‘三农’故事的好契机。”丽水市委农办主任,世界说好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故事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黄力量在接受《小康》杂志专访时介绍说,三农位于浙西南的黄力丽水是一座典型的山区市,乡村面积占土地面积八成以上,量向丽水农村人口占全部总人口七成以上,世界说好“三农”向好,故事则全局主动。三农

image001.png

丽水市委农办主任,黄力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量向丽水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黄力量(左)接受《小康》杂志专访

  在黄力量看来,世界说好“三农”是故事战略问题,丽水一直树立全球眼光,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和思考农业发展问题;“三农”也是战术问题,需要找准方法排兵布阵,比如丽水具有辨识度的“对标欧盟·肥药双控”、花园乡村建设、“农三师”培育、“山”字系品牌打造等具体举措;“三农”更是战力问题,需要用好政策、法规、人才、资金、土地资源等“武器”;“三农”最终是战果问题,根本的落脚点是要让百姓真实有感,丽水农民收入增幅浙江省“十三连冠”就是最好的体现。

  全球农遗背后的“品质农业”

  站在全球的维度看“三农”,丽水有基础。早在1200多年前,聪慧的丽水青田人就创造了“稻田养鱼”的农业生产方式,用行动告诉后人,没有大江大河,山里人依然能够发展渔业。不仅如此,稻田成为鱼的深夜地铁站之巧遇男鬼食物来源与休息场所,而鱼又能为水稻除草除虫、松土增肥,增加通透,稻鱼相互帮助、和谐共生,充分发挥了水田的使用价值。“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旗舰计划,我国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推荐为首批保护试点,并于2005年6月成为首个正式授牌的遗产地。

  在物资丰盈的今天,为何还要保留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呢?“传统的并不代表是落后的。生态农业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议题,‘稻鱼共生’生态农业方法不仅依然是当下环保、绿色的生产方式代表,其可持续农业模式有着巨大的潜力。”黄力量介绍说,不止是“稻鱼共生”,丽水特色的“茶羊共生”“茭鸭共生”“林菇共生”“梯田共生”等共生系统所代表的“古法农耕”正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成为丽水打造品质农业最具辨识度的标签之一。

  拥有生态资源禀赋优势的后发地区能否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命题。土好、水好、空气好,所以丽水农产品品质好,这是人们对于丽水品质农业的第一印象。事实上,为了让品质农业更具“硬核”实力和“富民”能力,丽水推进了一系列扎实举措,最具全球思维的突破性抓手就是“对标欧盟·肥药双控”工作。

  早在2018年,丽水就启动了“对标欧盟·肥药双控”工作,2021年开启了新的三年提升计划,这项工作至今在全国都属首例。对标世界上最严格的农药法规——欧盟的农药法规,实施最严的准入标准、最严的销售登记、最严的使用管理、最严的质量管控、最严的惩戒措施,通过数字化应用场景,初步实现了农药化肥从销售到使用的全市域、全方位、全流程精密智控。

  2021年,丽水高质量完成全国首个“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创建试点市”建设任务,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7年分别下降11.3%、17.68%。“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禁和限,而是倒逼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黄力量介绍说,丽水在对标的过程中,更加符合丽水农情实际的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在处州大地全面实施,探索出全球农遗传承型、智慧农业生产型、社会化组织服务型、科技创新驱动型、生态循环农业型、品牌建设引领型等十种绿色生产模式。

  在这些模式中,数字化成为共同的赋能手段。以数字化场景应用打造为切入,丽水着力打造涵盖农业生产全流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农业体系,实现数据可用可查可视和科学高效管理,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网红成为新农人。

  在遂昌县蕉川村,“一杆农业眼”物联网的应用,让农民增收不再靠天吃饭。它可以实时监测区域内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气压、PM2.5、风速、风向、雨量等,感知设备还能实现土壤温度、土壤pH值等土壤关键指标解析,并结合气象指标实现生长环境整体预判,指导农户及时进行农事干预。在莲都区,丽白枇杷产销专业合作社枇杷基地开展了全国首个枇杷4D“智能补光”增产提质技术研究。通过4D补光技术,既可以增加枇杷糖度,又增强内膛,使内外膛都能结果,亩均产量可提高300-500斤,亩均产值增加1万元以上。

  “品质的提升也进一步打开了丽水农产品的国际销路。”黄力量介绍说,因为提高了农药化肥准入门槛,“丽水山货”卖全球,茭白、杨梅、竹笋、稻鱼米、山茶油等高山农产品分别出口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和美国,2021全年累计价值2500余万美元的农产品远销海外,其中茭白出口超过500吨,单青田县就设了100余个农产品海外专柜。

  走向全国的“花园乡村”

  浙江是全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在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全国看浙江、浙江怎么办”的命题。“丽水的答卷是创建全国领先的花园乡村先行地。”黄力量介绍说,2019年,为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丽水谋划启动花园乡村创建。今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开展“十带风情、百镇景区、千村花园”示范创建。

  什么是花园乡村?它被丽水定义为新时代美丽乡村“丽水版”,突出“三园六态”的特色追求,即把乡村建成人民向往的宜居休闲花园、生态文明花园、健康养生花园,具有生态优先的乡村环境仪态、自然原貌的空间肌理形态、集约发展的美丽经济业态、红绿共荣的乡风文明神态、共建共享的综合治理势态和诗意富足的幸福生活状态。

  打造花园乡村,关键一招是改革创新。围绕“人、地、钱”三要素,丽水在2021年出台了《乡村振兴十大激活行动任务计划清单》,从生态、业态、土地、金融、数字、农房、人才、文创、治理、服务等多个维度找准突破口、切入点,引导工商资本、乡贤和新青年“上山下乡”,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加快向乡村流动、在乡村整合,促进乡村“二次开发”。

  从典型的偏远山村,到如今村里办起民宿、开书店、搞旅游、做电商,各式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在丽水相继兴起、蓬勃发展……在莲都,碧湖镇下南山村为破解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难题,将闲置的40多幢明清古民居集中流转,整体对外招商,成功引进浙江联众集团,投资6000多万元,将下南山村打造成一个高端原生态度假村,不但使这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每年20多万元的增收;在松阳,有600多年历史的陈家铺村对闲置资产采取了村集体收购运作的模式,利用书店、民宿、度假空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在遂昌,茶园村的“悬崖咖啡”成为网红,来自深圳的乡村运营团队以旅居为切入口,推出了土地认种新模式,既满足城市人群对乡村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又有效破解了土地复垦的难题;在青田,蚂蚁探路团队打造的星空草甸露营节让偏远山路成为自驾、露营的热门路线;在缙云,返乡青年陈诗洁发挥自己艺术设计专业的优势,把家乡的黄茶推广到了全国,还创办了“缙云县农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缙云茶叶包装中心”,帮助村民对农副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和线上销售,让农村电商成为促农增收的“加速器”……

  2021年,丽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且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82%。利用花园乡村建设带来的客流和商机,丽水努力让对的人找到对的村,用对的思路做对的产业,最后实现百姓、乡村、企业、政府的多方共赢。

  在浙江省公布的首批未来乡村名单中,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缙云县舒洪镇仁岸村、遂昌县新路湾镇蕉川村名列其中。“未来乡村集成了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将成为丽水花园乡村的升级版。”黄力量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向改革要动力,破解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乡村要素激活的难题。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山区变革

  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抓手,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包括了打造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样板区三大基本单元。

  未来乡村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石。推动共同富裕,从区域来看,重点难点在山区,新增长极也在山区。从领域来看,短板在“三农”,亮点在“三农”,主战场也在“三农”。因此,山区丽水的“三农”工作在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具有历史性的重要地位。

  “富民增收,山区有共性的短板。”黄力量坦言,与平坦开阔、适宜大型机械耕作的平原相比,山区农业在自然条件上就处在劣势,很难通过土地集中连片扩大规模实现增收,“穷在山上,是一直以来丽水存在的突出问题,所以我们不断做深‘集聚’和‘拓宽’的文章。”

  “集聚”的有效抓手是“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把住在高山远山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搬出大山,并让他们“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从2000年到2022年2月,通过实施异地搬迁、大搬快治、“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等,丽水有逾46万名居住在高山远山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搬出大山。截至2022年5月底,累计完成搬迁3.7万户、10.67万人,培训3.72万人、就业2.39万人。2021年7月,“深入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写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丽水实践全省推广;8月,丽水市“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丽水经验走向全国。今年5月,丽水“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作为全国地市级三大典型案例之一,亮相央视《平安中国2021》《人民至上》栏目,丽水经验全国推广。

  推动共同富裕,呼唤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丽水将农民增收作为“第一指标”,建立起持续增收机制,收入分析研判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

  “农民要增收,产业要发展。”黄力量分析说,既要体现“有为政府”,如打造“山”字系品牌(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泉、丽水山路);还需要“有效市场”,各类经营主体、龙头企业的带动;更需要从根本上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农民本身的就业能力、农民素质。

  聚焦提高农民经营净收入,实施产业强农行动。丽水以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为载体,集中力量打造链条完整、结构合理、聚集度高、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松阳、遂昌、缙云、莲都、景宁在内的“浙江浙南早茶产业集群”和龙泉、遂昌“浙八味”道地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农业由卖“种”字号向卖“制”字号转变。

  聚焦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实施就业富民行动。如实施“百万农民大培训”行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升级以“农三师”为主体的乡土人才品牌体系等。

  聚焦提高农民转移净收入,实施帮扶惠农行动。如实行低收入农户“浙农码”红、黄、绿三色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管理,增强低收入农户发展能力;发展壮大强村公司,支持其开展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集体经济项目等。聚焦提高农民财产净收入,实施改革兴农行动。如深化农村集成改革,深入开展金融改革,拓宽农村抵押融资渠道、创新农户信用贷款服务。

  2021年,丽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6%,增幅列浙江省各地市第一位,实现农民收入增幅全省“十三连冠”;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1%,增幅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实现低收入农户增幅全省“六连冠”。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黄力量表示,丽水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建立符合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的体制机制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跳出“三农”抓“三农”,审视新焦点、新痛点、新堵点,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贡献丽水的“三农”智慧。(通讯员:张靓 黄晓俊 摄影:曹阳)

编辑:董科娜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蓝琛资讯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