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我的黄河故事丨当艺术“豫”见乡村

时间:2010-12-5 17:23:32  作者:热点   来源:百科  查看:  评论:0
内容摘要:原标题:我的黄河故事丨当艺术“豫”见乡村编者按:九曲黄河奔流不息,每一滴水都饱含珍贵回忆,每一朵浪花都写满动听故事。为生动呈现70多年来河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治理黄河、利用黄河、传承黄河文化的具体实践, 冥王修炼手册

原标题:我的豫黄河故事丨当艺术“豫”见乡村

编者按:九曲黄河奔流不息,每一滴水都饱含珍贵回忆,黄当艺每一朵浪花都写满动听故事。河故冥王修炼手册为生动呈现70多年来河南人民在党的事丨术领导下治理黄河、利用黄河、乡村传承黄河文化的豫具体实践,展示河南在黄河及其流域治理方面取得的黄当艺巨大成就、发生的河故可喜变化,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联合河南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推出特别策划《我的事丨术黄河故事》,结合《黄河记忆》专题史料图书,乡村从治理、豫生态、黄当艺冥王修炼手册文化等多角度,河故记录河南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为黄河及其流域治理作出的事丨术贡献,激励广大中原儿女拼搏进取、乡村砥砺奋进,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记者 魏蔚)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和旅游部等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围绕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引导文化产业机构和工作者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和投资兴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将艺术融入乡村文化生活,以“艺术+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多种方式,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一条特别值得探索和推广的道路。

三彩技术“豫”见乡村,会碰撞出怎么的火花?

资料图

初见

2013年的春天,当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外出旅游,偶然经过洛宁县罗岭乡前河村花树凹时,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他想:“用大地作画,大山作陶,把艳丽的三彩融入变幻无穷的自然当中,不就是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吗?”

郭爱和要把三彩陶艺村的选址定在洛阳市洛宁村罗岭乡的想法,引起许多同行的不解,而不争议、不解释、埋头干就是他做出的回答。

资料图

雏形

打造小镇之初,郭爱和就从全省各地收集了上万只大缸,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收集这么多缸,而郭爱和心里很清楚,陶艺村的打造必须引用独特而又统一的艺术语言,缸是最早的陶瓷,缸也代表了中国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窑火,蕴含着有容乃大的精神理念。就这样,以前用来汲水、炊煮、储物的陶缸在这里被注入了新生命。

保留下来的民居烟房,看着陶艺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4年时间里,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山村里,在郭爱和和他的团队努力下,相继完成了100立方米蓄水池、315千伏安变压器、3公里水泥道路的修建安装,结束了雨天道路泥泞、电压不稳、没有生产生活用水的问题。在陶艺村的建设过程中,他们深深感受到村民的淳朴和热情,随后,让艺术贴近生活、用艺术帮助百姓致富成为陶艺村规划建设的一部分。

艺术扶贫

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充分发挥洛阳三彩的影响力,并以此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中国当日艺术展公益“快闪”活动筹得爱心善款,用于帮助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的美育水平。乡村艺术公园,带动了当地旅游的蓬勃发展,有助于附近贫困群众发展农家乐和周边贫困户的农副产品销售。

这种艺术扶贫模式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成为河南推进“文化高地”建设过程中一张亮丽的名片。

在“艺术扶贫”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发现,山村孩子们缺的不是美育的硬件设施,而是缺乏美育教育,需要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艺术扶贫的活动中,让艺术扶贫、教育扶贫、精准扶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带动当地乃至全国贫困地区的美育教育,为打造“美国中国”助力。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设计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作为省政协委员,郭爱和在接受者采访时建议,要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融入艺术设计理念。乡村建设是重要的民生话题,乡村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承载着人们对生态宜居的向往与追求。优秀的乡村建设并非简单的城市模式复制,只有根植本土,才能唤醒乡村内在的生命力。(根据《黄河记忆》丛书整理报道)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蓝琛资讯网   sitemap